李书福:吉利正全面构建全球人才森林生态,我们将紧抓政策机遇,以国家产教融合政策为引导,全面打造产教融合型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陈锋:地方政府要搭建平台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要将产教融合作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优化人口和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战略抓手◆■◆★◆,要把产业扶持政策更多地体现到对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后备人才培养的支持上,建设各种形式的教育、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组合融通的产教融合平台,发挥产教融合作为经济增长和科技创新的倍增器作用。
陈德荣:我的建议■★■■★◆,一是校企利益融合,建立校企利益融合长效机制◆◆■。二是校企技术融合,实现学校理念层面与企业产品层面技术的有机结合。三是校企资源融合,共建、共管教学和技术技能设施、实习实训基地及学生创新创业★★◆★◆■、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资源。四是校企文化融合,在校企利益共同体层面形成集体文化。五是校企人员融合,学校与企业在管理层面、师资层面上创造条件交叉兼职、任职★★◆◆。六是校企制度融合,企业管理制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中。
1.从系统整合到项目合作,数以万计企业积极参与——勇立潮头★★,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
田国立■■★★:下一步建设银行将主动对接发改委、教育部等产教融合主管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孵化器★■,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筹建大数据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向合作高校开放★■■■★◆,与高校共同研究金融事业发展和金融学科发展的重大基础课题◆★★,推动行业技术创新。向合作高校在校学生或往届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并辅以技术支撑和导师支持。与合作高校建立对口实习制度★■■◆■■,定期安排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到建设银行对口部门实习◆◆◆,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田国立: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建行大学实施的“金智惠民”工程,正是与高校合作,为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扶贫对象◆★、涉农群体、基层乡镇扶贫干部、在校大学生等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金融普及和实用知识培训,帮助民营企业家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帮助工人农民等群体提高就业技能。
田国立■★◆: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发展还存在诸多不足◆◆。既有“不对接■◆”的问题■■★■,如人才培养层次★■◆◆★◆、类型与实体经济产业布局和发展需求不相适应,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长期短缺。也有“不愿接”的问题◆◆◆■★★,如◆★“学校热◆■★◆、企业冷”◆■★★、企业发展难点与院校课题◆◆◆★“研点★★”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不少高校手持大量科研成果,却苦于难以转化◆★◆■★,缺乏精准对接■◆★◆■,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成了“两张皮★■★◆”。还有“不敢接”的问题,如办职业教育需要成本,投入产出比不确定,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未必能够直接变现,因此心存疑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
田国立★★★◆:去年以来■◆★◆,建设银行不断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合作高校总数达到55所。为融合金融机构、高校■◆◆■■◆、科技创新型企业资源,建行与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以及学堂在线、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汇桔网等科技创新型企业■■,发起成立◆◆★■◆■“新金融人才产教融合联盟”,通过建设大数据实验室共同研究金融事业发展和金融学科发展的重大基础课题。
李书福:对汽车制造业来讲,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大趋势,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正在席卷汽车以及更大范围的交通产业。新的变革背景下,人才作为驱动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适用型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实施办法》的发布◆◆◆★,从政策层面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与融通,为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汇聚发展新动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校要拥抱变革加强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协同。学校★■★“引企入教”、企业★◆“引教入企”★◆★■■■,核心是要将行业企业的创新需求融入教育链★◆,重塑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流程模式,引发办学体制、学科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的深刻变革。学校和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但合作的基础是学校必须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将人才培养真正定位到培养适应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来★■◆,将办学模式真正转变到服务发展■◆★★■◆、开门办学、开放共建、协同创新上来,将科研成果更多地体现到对实体经济和民生福祉的实际贡献上来■◆■■★。
陈锋■◆:我们必须坚决打通两条线路,目标是建立以技术进步为主轴的创新链:一方面以行业企业创新需求为引领,贯通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全过程★★;一方面以知识创新转化为引领,贯通产业应用、人才供给各系统◆■。要培育和弘扬两种精神,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率★◆■★◆,在产教融合的各主体、全流程整体设计★★■、协同推进、有序衔接培养全体学生和劳动者的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2★◆.◆◆◆■★★“学校热、企业冷★◆★◆★”★★■,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破题变革,实现人才供给端与需求端联动对接
企业要充分发挥促进产教融合的独特优势。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敏锐捕捉创新需求,从而引导学校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进行有效定位;企业处于技术创新前沿,可以迅速地将创新成果传递到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企业拥有产业化的研发和生产服务设施■◆■★◆◆,能够为人才培养提供真实场景,也是学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企业拥有众多经验丰富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推行现代学徒制不可或缺的导师和师傅宝库■◆;企业与上下游产业有着广泛的联系,具备推动众多学校和众多企业相互连接构建平台化、生态化合作的优势。
同时,以战略支撑型★◆■◆◆■、高技能引领为导向■◆◆■■◆,深化四大改革■■★:聚焦“双元■★◆★◆■”培养◆★★◆★,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聚焦协同和价值创造,深化培训及职后教育改革。聚焦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聚焦机制建设,深化治理结构改革。
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流程◆◆★★■★。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流程和模式再造的深刻变革■■◆。产教融合型企业要将贯穿“生产—研发—管理”全流程的教育要素供给融入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将新技术转化为新课程,共同推进企业导师制和现代学徒制探索■■◆◆■,共同建立学习者能力合成、验证、评价机制,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陈锋:《实施办法》着力实现人才供给端和人才需求端联动对接◆◆★■◆★,教育政策和产业政策叠加运用,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协同发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重大制度创新◆◆◆■■◆。
要全面探索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传承培育新机制。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基础,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和学校的共同任务。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从学习中来■■★★■★,更从实践中来,要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一体化设计★★■■、全流程培育。
3.利益★◆■◆、技术、资源、文化、人员、制度融合——增进共识◆■★★◆,将产教融合型企业建成新型“学习工厂”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现代教育如何满足高质量育人需求★★?作为市场主体的现代企业,又如何成为深化产教融合、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重要主体?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日前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要求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改革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成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学习工厂◆★”。本期教育沙龙,我们约请知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一起探讨进一步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建成产教融合新“学习工厂■★”的有效路径和实施方略。
陈锋◆■◆◆★: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数以万计的新型“学习工厂”,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是一次关联产业★◆◆■★■、教育和社会各方面的跨界创新,它的成功探索必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增添新动力■★★。
主持人■◆◆★★◆:《实施办法》发布后,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将产教融合型企业建成新型“学习工厂”。这个“学习工厂”究竟该怎么去建◆◆■★★◆?
主持人:在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教融合■■◆◆?
李书福:吉利30多年的稳步发展,得益于产教融合政策的有效支持和引导■◆■★■,在应用型、技术型◆■■、技能型等人才培养与产教协同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探索★★。1997年■◆◆■,吉利进入汽车产业时,就同步创办学校,现已拥有北京吉利学院、海南三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等从职高到研究生院不同层次的院校8所。2018年,吉利与近300个专业院校达成深度合作,储备人才逾万人,并通过创办企业大学,开展“成蝶计划”等培养项目,积极参与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构建紧密联动、协同共赢★■★、成果共享、人才交付的创新发展共同体。同时,吉利还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在主导或参与的多项国家项目中,攻克了一批核心技术★◆◆,创造了多项达到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
陈锋★★◆■:五年来,许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不断探索产教融合的具体实现路径,吸引了数以万计的企业积极参与,创造性地探索了从系统整合到项目合作的多种形式。许多大中型骨干企业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主动推动产教融合,通过创建企业大学和共同举办职业院校◆★★■、共建行业学院和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协同育人和协同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发挥企业产教融合重要主体作用进行了有益探索。许多政府机构、行业组织和地方政府率先搭建体现产教融合要求的校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实践实训平台◆◆★◆■,推动产业、教育、人才、科技■◆★■★、信息、资本等诸要素集成◆■★◆、共生、演化◆◆■■◆■。这些成功的经验和案例,是对《实施办法》研究和起草工作的有力支撑◆■★★■■,也为《实施办法》的落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陈德荣■★■◆■: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国宝武旗下核心职教资源,是一所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武汉业余钢铁学院。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宝武的一员,学校就是企业的一部分,这种校企一体的体制,既能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人才和文化资源用于职业教育,又能贴近企业■■★◆■、紧跟行业的需求,高度符合国家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实施产教融合发展的职业教育战略。
要着力构建真实场景真实学做实践教育的新空间。产教融合型企业要通过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和将企业的科技创新平台◆◆◆、生产服务场所提升为学习场所★★■◆◆★、创客空间。
陈德荣■■:建议以产教融合型、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实施四大建设——聚焦产业链,实施办学专业对接计划,推进专业建设。加强与产业链对接的专业群建设,将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相衔接,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聚焦双师素质■★★,实施师资结构调整计划,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双师◆■”素质提高计划,实施■★■■◆★“内训师★■★★■■”建设计划,建立厂矿首席师、技能大师兼职教师资源库■■;聚焦◆◆★★■“大企工匠◆◆■★”高技能培养目标,实施实训提升计划,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室建设,形成集教学★■■、生产、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能力;聚焦产教融合■◆★◆■■,实施共享计划★◆■■★■,加强平台建设,设立产教融合型企业共享平台,推进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
陈德荣◆★◆:《实施办法》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在教育工作全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定位正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要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将产业和民生重大问题作为产教协同发展的主攻方向,促进学校和企业各自根据比较优势精准定位,发挥所长,并基于共建共享、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创新要素资源的高效结合和叠加放大。各级政府要站在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高度■★★◆,统筹产业◆◆■◆■、教育■■◆★■◆、科技资源,着力加大对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支持力度。
陈锋◆◆★■★◆:前一阶段国家出台的改革意见和政策措施主要发力于供给端◆◆★■,即主要是推动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加快推进学科专业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但在产教融合的另一端即需求端,还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持■■,出现了或者企业有积极性但学校对接不上,或者学校抱怨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等问题。
《实施办法》着力推动人才和科技需求与供给深度融合◆■,将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重要方向★★■■,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核心交汇点★★■,采取政策组合拳引导、激励企业深入参与产教融合改革■◆■◆◆,进一步打通人才培养体系供需和科技创新链条,从而形成进一步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动力。
同时,建行积极探索创新合作共建模式,分别与南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建行大学华北、华中、西南■★、西北◆■、华南学院。人才培养方面■★■★,建行与高校联合共同研发高水平、有影响力的教材、课程,提升教育培训的供给能力和质量;针对高校学生培养★◆◆■,共享数据和案例的使用环境■■◆◆,帮助高校开展更有针对性的学生培养和课题研究,更好地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在就业创业方面◆■,建行积极与合作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制度,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